直径超过10毫米的膀胱结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手术指征主要有结石体积过大、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困难、血尿持续加重以及肾功能受损。
1、结石体积过大:
当膀胱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时,自然排出的可能性极低。这类结石容易堵塞尿道内口,导致急性尿潴留。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较大结石效果有限,通常需要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取石术或开放手术处理。
2、反复尿路感染:
结石作为异物持续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引发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说明结石已成为感染灶,需手术清除感染源。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
3、排尿困难:
结石堵塞膀胱出口会导致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流变细、排尿中断或需要腹部用力排尿。长期排尿困难可能引发膀胱憩室或膀胱壁增厚,此时保守治疗难以奏效,需手术解除梗阻。
4、血尿持续加重:
结石摩擦膀胱黏膜引起的肉眼血尿若持续2周以上,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存在严重黏膜损伤。这种情况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需手术止血并去除结石刺激因素。
5、肾功能受损:
当结石引起双侧输尿管梗阻或慢性尿潴留时,可能导致肾积水或血肌酐升高。超声检查显示肾盂分离超过20毫米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毫升/分钟时,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挽救肾功能。
膀胱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柠檬水等碱性饮品。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盐。避免久坐憋尿,每2小时排尿一次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术后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采用温水坐浴缓解排尿不适。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监测结石复发情况。
七十岁老人膀胱结石可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经尿道膀胱镜取石、开放手术取石、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膀胱结石通常由尿路梗阻、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长期卧床、饮水不足等原因引起。
1、药物排石:
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尝试药物辅助排石。常用药物包括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等中成药,具有利尿通淋作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用药期间需配合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并监测排尿情况。
2、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6-20毫米的结石,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粉碎结石。高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可能出现血尿、肾绞痛等反应。该方法无需住院但需多次治疗,碎石后要配合体位排石。
3、经尿道膀胱镜取石:
采用膀胱镜经尿道进入膀胱,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后取出。适合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可同时处理尿路梗阻。术后需留置导尿管2-3天,注意预防尿路感染。
4、开放手术取石:
适用于巨大结石或合并膀胱憩室的情况,通过耻骨上切口直接取出结石。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全面评估麻醉耐受性。术后要加强切口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
5、调整生活习惯:
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均匀分配在白天。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避免久坐不动,每2小时起身活动。合并前列腺增生者需规律用药控制排尿症状。
老年膀胱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饮食上增加粗粮和蔬果摄入,减少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适度进行提肛运动和散步,改善盆底肌功能。夜间排尿后适量饮水稀释尿液,但睡前2小时需控制饮水量以防夜尿增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需优先控制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