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慢性失血、妊娠期血液稀释等因素引起。
1、铁摄入不足妊娠期女性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若日常饮食中铁元素补充不足,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孕期需通过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补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长期铁缺乏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2、叶酸缺乏叶酸是红细胞生成必需的营养素,妊娠期叶酸需求量约为非孕期的5倍。绿叶蔬菜、豆类摄入不足或烹饪方式不当造成叶酸流失,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应每日补充叶酸片,同时增加芦笋、菠菜等食物的摄入。严重缺乏时可能出现舌炎、食欲减退等表现。
3、维生素B12缺乏长期素食或胃肠吸收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红细胞成熟过程。孕妇需适量摄入鱼类、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合并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时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该类型贫血常伴随手脚麻木、平衡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4、慢性失血孕前存在的痔疮出血、月经量过多等慢性失血情况,或妊娠期间出现的胎盘前置等并发症,均可导致铁储备持续消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痔疮栓控制出血,严重胎盘前置需卧床休息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5、妊娠期血液稀释妊娠中晚期血浆容量增加超过红细胞生成速度,会出现生理性血液稀释现象,血红蛋白浓度可降至110g/L以下。这种情况属于妊娠适应性改变,无须特殊治疗,但需与病理性贫血鉴别,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即可。
妊娠期贫血孕妇应保证每周摄入动物血制品2-3次,搭配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质利用。适当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循环功能,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缺氧症状。所有补铁药物均需与钙剂间隔2小时服用,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红蛋白直至达标,产后42天仍需随访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