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多与自身免疫有关,2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相关,妊娠糖尿病发生于妊娠期,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则与基因突变、胰腺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有关。
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多为青少年,起病急,症状明显,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可能伴随酮症酸中毒。治疗以胰岛素替代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需严格监测血糖并配合饮食控制。
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所致,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多见于中老年和肥胖人群,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治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可选择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口服降糖药,严重者需联合胰岛素。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3、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多在孕中期筛查确诊。与妊娠期激素变化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有关,多数产后可恢复,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治疗以医学营养治疗为主,血糖控制不佳时需使用胰岛素,禁用口服降糖药。密切监测可降低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
4、特殊类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单基因糖尿病如MODY、线粒体糖尿病,以及继发于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发病机制各异,如MODY与肝细胞核因子基因突变相关。诊断需结合基因检测和特殊检查,治疗需个体化,部分类型可用磺脲类药物而非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坚持饮食管理,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适量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和并发症筛查至关重要,1型糖尿病每日需多次监测,2型糖尿病根据病情制定监测频率。所有类型糖尿病患者均应接受糖尿病教育,掌握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技能,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出现伤口不愈、视力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