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炎症,典型临床征象包括局部疼痛、发热、红肿和功能障碍。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1、局部疼痛
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剧烈疼痛,疼痛部位通常集中在感染骨骼区域,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伴随压痛感,夜间尤为明显。疼痛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导致骨组织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
2、发热
发热是急性骨髓炎的典型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甚至出现寒战。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细菌毒素和炎症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若发热持续不退,需警惕感染扩散。
3、红肿
感染部位常出现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时有热感。红肿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和渗出,白细胞聚集在感染区域。若红肿范围扩大,可能提示感染加重。
4、功能障碍
急性骨髓炎会导致患肢活动受限,严重时无法负重或活动。功能障碍是由于疼痛和炎症引起的肌肉痉挛及关节僵硬。若感染累及关节,可能引发化脓性关节炎。
5、治疗方法
急性骨髓炎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干预。抗生素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常用药物有头孢类、万古霉素等。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引流术和骨移植术,适用于抗生素无效或感染严重者。
急性骨髓炎需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和骨骼破坏。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