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可能由低钙血症、癫痫发作、高热惊厥、脑部损伤、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低钙血症:
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手足搐搦或全身肌肉痉挛。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低钙可通过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改善,严重时需静脉补钙治疗。
2、癫痫发作:
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突发性抽搐,表现为意识丧失和肢体强直阵挛。可能与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有关,也可能为原发性癫痫。需通过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常用抗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等。
3、高热惊厥:
婴幼儿体温急剧升高至39℃以上时出现的全身性抽搐,多与病毒感染相关。发作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物理降温,多数患儿在5分钟内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过长需排除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4、脑部损伤:
颅脑外伤、脑卒中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可直接刺激运动皮层,导致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急性期需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慢性期可能需手术切除病灶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预防发作。
5、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或戒毒过程中可能出现药物诱发性抽搐。哌替啶类镇痛药过量、茶碱中毒以及突然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都可能引发痉挛发作。需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绿叶蔬菜摄入。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运动时选择安全环境避免意外伤害,婴幼儿发热时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若抽搐反复发作或伴随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完善神经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