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改善症状或控制进展。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激光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溶栓治疗及手术治疗。视力恢复程度与阻塞部位、治疗时机及并发症有关。
1、抗VEGF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当前一线方案,可减轻黄斑水肿并提高视力。该治疗需定期重复,约80%患者水肿程度可降低50%以上。治疗期间需监测眼压及视网膜结构变化。
2、激光光凝术:
针对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能预防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分3-4次完成,通过破坏缺氧视网膜组织减少血管生长因子分泌。术后可能出现视野缺损,但可降低玻璃体出血风险达60%。
3、糖皮质激素应用: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植入剂适用于顽固性黄斑水肿,单次注射疗效可持续6个月。需注意可能引发白内障或眼压升高,约30%患者需要辅助降压治疗。口服泼尼松短期冲击治疗对炎症性阻塞有效。
4、溶栓治疗:
发病72小时内可采用尿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视网膜动脉介入溶栓,对非缺血型早期病例血管再通率可达45%。治疗需严格筛选无出血倾向患者,并联合抗凝药物维持疗效。
5、玻璃体切除术:
针对继发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23G/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清除积血、解除牵拉。联合眼内激光及气体填充可使解剖复位成功率超过90%,但术后视力恢复个体差异较大。
建议每日监测视力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及屏气动作。饮食注意低盐低脂,增加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改善微循环,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定期眼科随访需包括视力、眼压、OCT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时发现新生血管或青光眼等并发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原发病,糖化血红蛋白宜维持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