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常无法正常排出胎便,这是由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胎便滞留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症状之一,需及时就医治疗。
1、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疾病,主要由于胚胎期肠道神经节细胞迁移障碍导致。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胚胎发育异常都可能引发此病。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患儿发病率较高,孕期母体感染或药物暴露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胎便滞留的原因
胎便滞留是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胎便。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肠道无法正常蠕动,导致胎便无法顺利排出。胎便滞留可能引发腹胀、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肠梗阻。
3、治疗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 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Swenson手术、Soave手术和Duhamel手术,通过切除病变肠段并重建肠道功能。
- 术后护理: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进行肠道功能训练。
- 饮食调理:术后早期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通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预防与注意事项
孕期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异常。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若发现胎便排出延迟或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儿需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胎便滞留问题需引起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同样重要,有助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