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大肠杆菌确实会引起腹泻,尤其是某些致病性菌株,如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这些菌株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破坏肠道功能,导致腹泻。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及时补充水分,并在必要时就医。
1、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原因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常见细菌,大多数是无害的,但某些菌株会产生毒素或直接破坏肠道黏膜,导致腹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通过黏附在肠壁表面,干扰肠道吸收功能;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则产生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引发水样腹泻。食物或水源被污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2、如何预防大肠杆菌感染
预防大肠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蛋类;饮用煮沸的水或经过消毒的瓶装水;饭前便后彻底洗手。在旅行或户外活动时,更需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保持厨房用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腹泻的治疗方法
如果已经出现腹泻症状,首要任务是防止脱水。可以口服补液盐(ORS)或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矿物质。对于轻度腹泻,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腹泻会自行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超过48小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或止泻药物。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饮食调理与恢复
腹泻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食用米粥、面条、香蕉、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或高糖食物。恢复期间,逐渐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如煮熟的鸡肉、鱼肉和蔬菜,帮助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虽然常见,但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