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通过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式帮助调节血压,但需结合西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血管阻力增加或心脏输出量过大,中医认为与肝阳上亢、肾阴不足等有关。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同时配合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情绪管理。
1、中药调理:中医常用降压中药包括天麻、钩藤、杜仲等,这些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滋阴补肾的作用,能够帮助调节血压。例如,天麻可缓解头痛、眩晕,钩藤有助于降低血管紧张度。中药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常用穴位包括太冲、曲池、内关等。太冲穴位于足背,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曲池穴位于肘部,可调节血压;内关穴位于手腕,有助于缓解心悸。针灸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3、推拿按摩:推拿通过手法按摩身体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紧张情绪。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头部按摩、颈部放松和背部推拿。例如,头部按摩可缓解头痛,颈部放松有助于降低血压,背部推拿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4、饮食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减少盐分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增加富含钾、镁的蔬菜水果摄入。例如,多吃芹菜、菠菜、香蕉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5、适量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过度劳累。
6、情绪管理:长期紧张、焦虑会加重高血压,中医强调情志调节,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中医治疗高血压需结合西医治疗,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中医方法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改善症状,但不能替代西医治疗。高血压患者应综合运用中西医方法,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