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间隙感染通常能治好,需根据感染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颌下间隙感染多由口腔炎症扩散或外伤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轻度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可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炎症,配合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术后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预防厌氧菌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常规指标,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呼吸困难或败血症,需联合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保障通气。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恢复周期可能延长,须加强血糖管理和营养支持。避免挤压肿胀部位,防止感染扩散至纵隔或颅内。
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进食流质食物减少咀嚼刺激。痊愈后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处理龋齿或牙周炎等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