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术后胸腔积液可通过胸腔穿刺引流、药物治疗、氧疗、呼吸训练、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胸腔积液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胸腔穿刺引流对于中大量积液或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需在超声定位下行胸腔穿刺引流。操作需严格无菌,单次引流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避免复张性肺水肿。引流后需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必要时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氨溴索注射液促进浆液吸收,呋塞米片利尿减轻循环负荷。结核性积液需联用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恶性积液可胸腔注射顺铂注射液。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3、氧疗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5%,流速控制在2-5升/分钟。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采用文丘里面罩精确调节氧浓度。氧疗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促进胸膜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渗出。
4、呼吸训练术后48小时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使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活量,吹气球练习增加胸腔负压。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通气导致头晕。有效呼吸训练能加速肺复张,促进淋巴回流。
5、营养支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1.5-2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乳清蛋白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代谢。严重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术后患者需保持半卧位休息,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早期下床活动时需有人陪同,避免剧烈咳嗽和突然体位改变。饮食宜少量多餐,多食山药、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出院后定期复查胸部CT,若出现发热、气促加重需立即返院。胸腔积液吸收期间可配合中医艾灸肺俞穴、膏肓穴辅助治疗,但需避开引流管位置。心理上需消除对积液的过度焦虑,多数术后积液在2-4周内可逐渐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