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五项主要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心肌酶谱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
1、肌酸激酶肌酸激酶是心肌细胞损伤的重要标志物,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入血导致数值升高。该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但需注意剧烈运动或肌肉损伤也可能引起数值异常。
2、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是肌酸激酶的心肌特异性亚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升高程度与心肌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在发病后4-6小时即可检测到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临床常将其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键诊断指标。
3、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存在于全身各组织细胞中。心肌梗死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1-2周。虽然特异性较低,但结合其他指标可辅助判断心肌损伤时间窗,对延迟就诊患者的 retrospective 诊断有重要价值。
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中LDH1主要来源于心肌组织,其活性超过LDH2时称为"翻转现象",对心肌损伤诊断特异性较高。该指标在心肌梗死后24-48小时达峰值,可持续10-14天,适用于中晚期心肌损伤的评估。
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曾作为传统心肌酶谱组成,但因在肝脏、骨骼肌等组织中广泛存在,特异性较差。现代临床已逐渐被肌钙蛋白替代,但仍可用于辅助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其水平与梗死范围有一定相关性。
进行心肌酶谱检查时需注意采血时间窗,不同指标在心肌损伤后的升高和回落时间存在差异。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有肌肉注射史需提前告知若结果异常应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重复检测观察动态变化。日常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出现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