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牙齿咬人通常无毒,但可能因口腔细菌感染导致伤口发炎。咬伤后的风险主要与口腔卫生状况、伤口深度以及是否及时处理有关。
健康人群的口腔中存在多种细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常见微生物。当牙齿咬破皮肤时,这些细菌可能通过伤口进入皮下组织。浅表咬伤一般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及时用流动清水冲洗并消毒后,多数可自行愈合。但若咬伤较深或伤及关节肌腱等特殊部位,细菌可能扩散至深层组织。
特殊情况下需警惕严重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被咬伤后,细菌更易大量繁殖导致蜂窝组织炎。动物实验显示,人类咬伤感染概率可达啮齿动物咬伤的3倍,这与口腔细菌的复杂构成有关。当出现伤口化脓、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提示可能发生败血症或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
被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挤出污染血液,并用碘伏消毒。24小时内接种破伤风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感染。建议避免用嘴接触他人开放性伤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降低细菌传播风险。若伤口持续疼痛或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到急诊科或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