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细菌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细菌性腹泻通常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
1、大便异常细菌性腹泻患儿每日排便可达十余次,粪便多呈稀水样或黏液便,部分可见血丝。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恶臭便,颜色可能呈现黄绿色或灰白色。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红细胞,提示肠道黏膜受损。
2、发热反应多数患儿伴随38摄氏度以上发热,体温波动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发热多出现在腹泻初期,持续2-3天,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体温升高与细菌毒素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3、呕吐症状约半数患儿出现进食后呕吐,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频繁呕吐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脱水风险。呕吐机制与细菌毒素作用于延髓呕吐中枢及胃肠黏膜炎症刺激有关。
4、脱水表现患儿可能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降低等脱水体征。重度脱水时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冰凉、脉搏细弱等循环衰竭表现。脱水程度评估需结合体重下降百分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指标。
5、全身症状部分患儿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嗜睡等全身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脓毒血症等并发症。血常规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家长发现婴儿腹泻时应及时收集新鲜大便标本送检,保留尿布或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护理期间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维持喂养但避免高糖饮食。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须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随意使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