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现怀孕后若不打算继续妊娠,可通过药物流产、手术流产、心理疏导、术后护理、避孕指导等方式处理。终止妊娠需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避免自行用药或非正规操作。
1、药物流产:
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早期终止,常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服药后需观察出血情况及妊娠组织排出情况。可能出现腹痛、大出血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2、手术流产:
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妊娠10周内可选择负压吸引,10-14周需行钳刮术。手术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术后需预防感染。可能出现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等风险,需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3、心理疏导:
终止妊娠可能伴随焦虑、抑郁等情绪,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伴侣或家人陪伴有助于缓解压力,部分医疗机构提供术后心理支持服务。
4、术后护理:
流产后需休息2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观察出血量,如出现发热、持续腹痛需及时复诊。
5、避孕指导:
流产后卵巢可能快速恢复排卵,需立即采取避孕措施。可选择短效避孕药、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推荐合适方案。
流产后建议加强营养补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促进身体恢复。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久卧。术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情况,之后每年应进行妇科体检。未来如有生育计划,建议提前3个月进行孕前检查。任何避孕方式均需正确使用,重复流产可能对生育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