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肿了一碰就疼可能由外耳道炎、耳廓软骨膜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或外伤等原因引起。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是常见诱因,多因挖耳损伤、游泳进水或过敏导致。典型表现为耳道红肿热痛,触碰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
2、耳廓软骨膜炎:
耳廓软骨膜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耳部外伤、冻伤或昆虫叮咬后。特征为耳廓局部肿胀发硬,皮肤发红发热,触碰疼痛明显。早期可通过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缓解,严重者需穿刺引流。
3、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细菌感染形成局限性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表现为耳道内单个红色硬结,伴随跳痛感,成熟后可出现黄色脓头。切忌自行挤压,需医生进行切开排脓处理。
4、中耳炎:
中耳腔炎症波及外耳道时会产生牵涉痛,常见于感冒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者。除耳痛外多伴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发热。需通过耳镜检查确诊,急性期需使用阿莫西林等口服抗生素。
5、外伤因素:
耳道异物刺伤、掏耳过度或气压伤均可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损伤后24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若伴随皮肤破损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软膏。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气压变化加重损伤。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严重感染。耳部肿胀期间避免侧卧压迫患耳,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头部促进淋巴回流。
手指肚上长硬疙瘩伴疼痛可能与胼胝、寻常疣、鸡眼、表皮囊肿或腱鞘囊肿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缓解。
1、胼胝:
长期摩擦或压迫导致皮肤角质层增厚形成硬茧,常见于频繁使用手指的人群。疼痛多因局部神经受压引起,减少机械刺激后症状可缓解。建议使用含尿素软膏软化角质,避免自行修剪。
2、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皮肤赘生物,表面粗糙且触痛明显。可能与免疫力下降或皮肤破损有关,表现为黄豆大小灰褐色丘疹。可采用冷冻治疗或水杨酸贴剂,需注意避免搔抓导致扩散。
3、鸡眼:
圆锥形角质栓嵌入真皮层引发刺痛,好发于受力部位。穿窄鞋或握持工具过紧为主要诱因,中心可见半透明核芯。建议更换宽松手套,使用环形减压垫分散压力。
4、表皮囊肿:
毛囊堵塞形成的皮下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触痛。囊肿质地坚硬且可推动,可能伴随红肿热痛。较小囊肿可观察,反复发炎需手术切除。
5、腱鞘囊肿:
关节囊或腱鞘退变形成的凝胶样肿物,按压时有弹性感。与过度使用手指关节相关,可能影响屈伸功能。多数可自行吸收,持续增大需穿刺抽液或手术。
日常应保持手部清洁干燥,接触刺激性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每日温水浸泡软化角质后涂抹保湿霜,避免用力揉搓患处。若硬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渗液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病变。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E促进皮肤修复,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