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用药规范、活动限制、复查随访及并发症观察。术后恢复效果与日常护理密切相关,需严格遵循医嘱执行。
1、伤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保持术眼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用手揉搓。48小时后可遵医嘱摘除眼罩,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眼周分泌物。两周内禁止游泳、洗头时注意防止污水入眼。若出现敷料渗湿或脱落需及时就医更换。
2、用药规范:
需按时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常见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同时配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如氟米龙滴眼液。滴药前洗净双手,瓶口避免接触眼球,不同眼药需间隔5分钟使用。
3、活动限制:
术后1周内避免弯腰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眼压的行为。一个月内不宜进行跑步、跳舞等剧烈运动,阅读或看电视每20分钟需闭眼休息。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睡眠时使用防护眼罩防止无意识揉眼。
4、复查随访:
术后第1天、1周、1个月需常规复查,检查视力恢复情况及人工晶体位置。3个月内出现视物模糊、眼红眼痛、闪光感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诊。糖尿病患者及高度近视者需增加随访频率至术后6个月。
5、并发症观察:
警惕眼内感染表现为眼睑肿胀、脓性分泌物增多;后发性白内障可能出现视力再次下降;视网膜脱离常伴随视野缺损或闪光感。术后眼压升高需监测头痛、恶心等症状,黄斑水肿多发生于术后4-12周。
术后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A,如胡萝卜、菠菜等深色蔬菜,适量补充蓝莓、黑枸杞等抗氧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毫升以上,便秘时可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室内光线需柔和均匀,阅读时配备辅助照明设备。情绪管理方面可通过听音乐、广播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家属应协助记录用药时间及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