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患者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定期复查、合理用药、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力下降,需通过手术置换人工晶体,但围手术期管理直接影响预后。
1、避光防护紫外线会加速晶状体蛋白变性,外出时应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室内避免直视强光源,阅读时使用柔和的背景光。对于核性白内障患者,蓝光过滤镜片可改善眩光症状。合并黄斑病变者需严格做好视网膜防护。
2、术后监测术后需按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炎症。术后1周内避免揉眼、俯身动作,监测眼压变化。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术后3个月需复查眼底情况。人工晶体位移或后囊混浊需及时处理。
3、药物管理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能诱发青光眼或延缓伤口愈合。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可用于延缓早期白内障进展,但无法逆转混浊。合并干眼症者需配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维持眼表湿润。全身用药需注意胺碘酮等致白内障药物。
4、慢病控制糖尿病血糖波动会加重晶状体渗透性损伤,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需维持血压平稳,避免视网膜血管异常。吸烟者晶状体氧化应激风险增加2倍,戒烟可延缓皮质性白内障发展。肥胖人群应控制体重指数。
5、营养调节增加深色蔬菜摄入补充叶黄素,每日适量坚果补充维生素E。限制高糖饮食减少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积累。Omega-3脂肪酸可改善泪液质量,术后恢复期建议每周食用深海鱼2-3次。避免过量饮酒影响维生素B族代谢。
白内障患者应建立视力变化记录本,监测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进展。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防止切口感染。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20分钟远眺休息。合并青光眼或视网膜病变者需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日常可进行眼球转动训练改善眼肌协调性,但避免剧烈头部晃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