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遵医嘱选择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或氨基酸螯合钙等钙剂补充。钙剂的选择需结合患者胃肠功能、合并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评估。
一、碳酸钙碳酸钙含钙量较高,适合胃酸分泌正常的患者。该钙剂可能引起腹胀便秘,胃肠功能较弱者需谨慎。碳酸钙需随餐服用以提高吸收率,避免与铁剂同服。长期使用需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
二、枸橼酸钙枸橼酸钙对胃酸依赖小,适合胃酸缺乏或服用抑酸药物者。其溶解度高且不易导致便秘,但含钙量相对较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较安全,可减少肾结石风险。建议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
三、乳酸钙乳酸钙溶解度较好,适合儿童及吞咽困难人群。该剂型对胃肠道刺激较小,但钙含量偏低需增加服用剂量。乳糖不耐受患者应慎用,可能出现腹泻等不适。建议与维生素D联合补充增强效果。
四、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吸收速率较快,适用于急性低钙血症纠正。口服制剂口感较好,但含钙量较低需频繁给药。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血糖,静脉制剂可用于严重钙缺乏的紧急处理。
五、氨基酸螯合钙氨基酸螯合钙生物利用度高,不受胃酸影响适合老年人。其吸收不依赖维生素D,但价格较高。该钙剂与食物相互作用少,可空腹服用。长期使用需注意氨基酸代谢负担。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补钙需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治疗,日常应保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建议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等损害骨代谢的行为。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跌倒风险评估,必要时使用髋部保护器。钙剂服用时间应与甲状腺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药物间隔2小时以上,防止相互作用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