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主要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皮肤损害。痤疮通常由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引起,好发于面部、胸背等皮脂腺丰富区域。
1、粉刺:粉刺是痤疮的早期表现,分为开放性粉刺和闭合性粉刺。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毛孔中央的黑色角质栓,由皮脂氧化形成。闭合性粉刺俗称白头,呈肤色或白色小丘疹,毛囊口完全堵塞导致。粉刺通常无痛痒感,但可能发展为炎性皮损。日常需注意温和清洁,避免挤压,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改善角化。
2、炎性丘疹:炎性丘疹为红色凸起的小疹子,直径多小于5毫米,由粉刺继发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引起。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壁破裂后引发局部红肿。患者可能伴有轻微触痛,需避免抓挠,可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3、脓疱:脓疱表现为丘疹顶端出现黄白色脓液,周围伴有红晕,直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这是炎症加重的标志,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脓性分泌物。脓疱破溃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不当处理易加重感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氧苯甲酰凝胶、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配合局部冷敷缓解症状。
4、结节:结节是深在性炎性损害,直径超过1厘米,质地坚硬且疼痛明显。病变深入真皮层,由毛囊壁严重破裂后周围组织纤维化包裹形成。结节可能持续数周不消退,愈后易形成瘢痕。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口服多西环素片、异维A酸软胶囊等药物,或进行红蓝光治疗等物理干预。
5、囊肿:囊肿为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状结构,直径可达数厘米,触之有波动感。这是最严重的痤疮类型,由多个相邻结节融合形成,常伴随剧烈疼痛和明显炎症反应。囊肿破溃后易导致凹陷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治疗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切开引流或光动力疗法等综合方案。
痤疮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去脂,选择无刺激的护肤品。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牡蛎。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轻皮脂分泌异常。若皮损反复发作或伴有瘢痕倾向,建议尽早就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挤压或滥用药物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