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性息肉通常不会发生病变,属于良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胆汁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黏膜上形成。这类息肉生长缓慢,体积较小,直径通常不超过10毫米,形态规则且基底较窄。胆固醇性息肉极少发生恶变,临床观察显示其癌变概率极低。胆固醇性息肉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多与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或合并胆囊炎有关。
极少数情况下,当胆固醇性息肉直径超过15毫米、基底宽大或生长迅速时,可能存在恶变风险。这类情况需要结合超声造影、增强CT等检查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考虑胆囊切除术。长期胆汁淤积、胆囊壁增厚或合并胆结石的患者,应提高对息肉变化的警惕性。
胆固醇性息肉患者应保持低胆固醇饮食,减少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规律进食可促进胆囊排空,避免胆汁过度浓缩。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胆囊超声,观察息肉大小和形态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