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肝脏对补血有重要意义,是补铁和维生素B12的优质食物来源。动物肝脏富含血红素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A等营养素,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1、血红素铁高效吸收动物肝脏中的铁以血红素铁形式存在,吸收率可达15%-35%,远高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每100克猪肝含铁22.6毫克,可满足成年男性每日铁需求的1.8倍。血红素铁可直接被肠黏膜吸收,不受膳食因素干扰,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尤为有益。
2、维生素B12重要来源动物肝脏是自然界中维生素B12含量最丰富的食物之一,每100克牛肝含维生素B12约83微克,能满足人体数月需求。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素食者、胃肠吸收功能障碍人群可通过适量食用动物肝脏预防维生素B12缺乏。
3、叶酸协同造血猪肝中叶酸含量达425微克/100克,与维生素B12协同参与造血过程。叶酸缺乏会引起DNA合成障碍,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孕期女性对叶酸需求增加,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有助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和孕妇贫血。
4、维生素A辅助功能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维生素A,可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减少慢性失血风险。维生素A还能促进铁的吸收和转运,但过量摄入可能引起中毒。建议每周食用动物肝脏不超过100克,避免同时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
5、其他造血营养素动物肝脏还含有铜、锌等微量元素,铜参与铁代谢和血红蛋白合成,锌影响红细胞膜稳定性。但动物肝脏胆固醇含量较高,高血脂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建议采用蒸煮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高温油炸导致营养素流失。
建议每周食用动物肝脏1-2次,每次50-100克为宜,可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同食促进铁吸收。贫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饮食方案,严重贫血需配合铁剂治疗。食用前需彻底清洗并充分加热,避免寄生虫感染。痛风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营养师调整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