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虫痒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止痒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冷敷、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虫痒通常由蚊虫叮咬、螨虫感染、疥疮、虱病、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感染虫痒后需及时清洁皮肤,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使用温和的沐浴露清洗患处,水温不宜过高。清洗后轻轻擦干皮肤,保持干燥。衣物、床单等贴身物品需用热水烫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有助于杀灭残留的寄生虫或虫卵。
2、外用止痒药物虫痒引起的皮肤瘙痒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樟脑乳膏等外用药物。炉甘石洗剂适用于轻度瘙痒伴红肿的蚊虫叮咬;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过敏性皮炎导致的瘙痒;复方樟脑乳膏对疥疮引起的瘙痒有缓解作用。使用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
3、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瘙痒或过敏反应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组胺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瘙痒和红肿,适用于蚊虫叮咬后大面积过敏或疥疮导致的全身性瘙痒。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等副作用,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4、局部冷敷急性期虫痒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纱布后敷于患处,每次5-10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瘙痒感,特别适合儿童被蚊虫叮咬后的肿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破损处不宜直接冷敷。冷敷后可配合外用药物增强止痒效果。
5、就医治疗若虫痒持续3天未缓解、出现化脓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疥疮需使用硫软膏全身涂抹治疗;虱病要用百部酊等药物灭虱;寄生虫感染可能需口服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医生会根据虫咬特征、皮肤刮片检查等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预防虫痒需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晾晒被褥,外出时使用驱蚊液。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花草密集区域,穿浅色长袖衣物。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瘙痒。若出现皮肤大面积红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须立即急诊处理。日常保持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