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尿失禁是指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表现为腹压增加时漏尿(如咳嗽、打喷嚏)与突发强烈尿意后无法控制的漏尿并存。该症状可能与盆底肌功能减退、膀胱过度活动、神经调节异常等因素相关。
1、定义核心混合性尿失禁是国际尿控协会定义的临床诊断类型,需满足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双重标准。压力性尿失禁指物理性腹压增高导致的漏尿,急迫性尿失禁则源于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两者共存时症状相互影响,可能加重排尿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盆底肌群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主因,多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相关;而膀胱感觉神经异常或中枢抑制功能下降可引发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患者常存在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合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部分病例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病变有关。
3、诊断要点需通过排尿日记、尿垫试验、尿流率检查初步评估,膀胱压力测定可明确逼尿肌稳定性。问诊需区分两种漏尿的触发条件:腹压增加诱发多为压力性成分,尿急伴尿频则提示急迫性成分。超声或MRI可辅助判断盆底解剖结构异常。
4、治疗原则行为疗法如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适用于轻症;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片可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雌激素软膏有助于改善尿道黏膜萎缩。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膀胱悬吊术联合骶神经调节术,需根据尿动力学结果个体化制定方案。
5、日常管理控制体重、避免便秘及重体力劳动可减少腹压增高。限制咖啡因摄入量,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并均匀分配。使用成人纸尿裤或尿道塞可作为临时措施,但长期需配合专业康复治疗。
建议患者记录3日排尿日记明确漏尿模式,避免自行服用利尿药物。盆底肌训练需坚持3-6个月方见效,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提升准确性。若出现血尿、发热或腰痛需立即排查泌尿系感染。定期复查尿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估疗效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