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胸闷、气短等。心绞痛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胸痛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出汗、恶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绞痛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骨后出现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疼痛可能持续数分钟,常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沉重感或压迫感,类似重物压在胸口。疼痛可能向颈部、下颌、左肩或左臂内侧放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是主要原因,需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2、胸闷与气短心绞痛患者常伴随明显的胸闷感和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时加重。胸闷可能独立出现或与胸痛同时发生,感觉胸部被束缚或无法深呼吸。心肌缺氧导致肺循环淤血是主要机制,可能伴有面色苍白、焦虑等表现。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3、疼痛放射症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疼痛向左上肢内侧、肩背部或下颌放射的现象,这种牵涉痛易被误认为关节或牙齿问题。放射痛通常呈钝痛或麻木感,与胸痛同步出现。心肌缺血刺激神经传导是根本原因,可能伴随冷汗、乏力等。需与胆囊炎、颈椎病鉴别,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尼可地尔片等药物控制发作。
4、伴随出汗与恶心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可能突发冷汗,尤其是前胸、额头部位大量出汗,部分患者伴有恶心或呕吐。自主神经激活和心肌缺血刺激是诱因,常见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病例。此类症状提示病情较重,须立即停止活动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喷雾剂,或遵医嘱使用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
5、不典型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出现无痛性心绞痛,仅表现为极度疲劳、胃部灼热感或突然气促。心肌缺血未触发痛觉神经是主要原因,易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筛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替格瑞洛片等药物预防心肌梗死。
心绞痛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饱餐和寒冷刺激,戒烟限酒。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停止活动并服药。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血运重建治疗。若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