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肠道菌群失衡、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干预。
1、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或食物过敏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家长需暂停新添加的辅食,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
2、肠道菌群失衡抗生素使用或卫生条件差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建议家长加强奶瓶消毒,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
3、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水样便伴发热。该病与接触污染物品有关,表现为呕吐后腹泻。需进行补液治疗,必要时使用干扰素α2b栓、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
4、细菌性肠炎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常见于不洁饮食,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家长需及时送检大便培养,根据结果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锌制剂辅助治疗。
保持手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腹泻,母乳喂养儿建议继续哺乳,腹泻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