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骨头汤放醋主要是为了促进钙质溶出并提升汤的风味。骨头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添加酸性物质有助于将难溶性钙转化为可溶性钙。
骨头在长时间炖煮过程中,骨胶原和矿物质会逐渐释放到汤中。醋酸能与骨骼中的钙盐发生反应,生成醋酸钙等可溶性物质。这种反应在弱酸性环境下效率更高,通常每500克骨头添加5-10毫升食醋即可达到效果,过量反而可能影响汤品口感。同时醋酸还能分解部分脂肪,使汤品更清爽。从营养角度,溶解出的钙质更易被人体吸收,对骨质疏松预防有一定帮助。但需注意溶解量有限,不能替代奶制品等钙源。
部分特殊人群需注意调整用醋量。胃酸过多者饮用时可减少醋量,避免刺激胃黏膜。痛风患者应控制摄入量,因嘌呤物质也会随钙质溶出。幼儿及老人饮用时可适当延长炖煮时间至3小时以上,使钙质溶出更充分。使用陶瓷或玻璃锅具更利于酸碱反应,避免金属锅具与醋酸产生化学反应。
建议选择酿造食醋而非合成醋,避免添加成分影响健康。炖汤时可先将骨头焯水去腥,水沸后再加醋。搭配山药、玉米等碱性食材可平衡酸碱度。日常饮用骨头汤仍须配合均衡饮食,单靠汤品难以满足每日钙需求,健康成人每日建议摄入800毫克钙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