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第一杯水建议在起床后空腹时饮用,有助于补充夜间水分流失并促进胃肠蠕动。晨起空腹饮水能帮助稀释血液黏稠度、刺激排便反射、加速新陈代谢,但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作息调整。
人体经过一夜睡眠后,通过呼吸、排汗等途径会丢失大量水分,血液黏稠度升高,此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能快速补充体液。空腹状态下的水分吸收效率较高,约5-10分钟即可进入血液循环,对预防晨起血压波动有一定帮助。同时水流刺激胃结肠反射,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人群的排便困难。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水温控制在35-40摄氏度较为适宜,避免过冷刺激胃肠黏膜。若晨起后需立即进食早餐,可将饮水时间提前至醒后10分钟,避免影响早餐食欲。
部分特殊人群需调整饮水时机。胃食管反流患者建议醒后先静坐10分钟再少量饮水,减少卧位反流风险。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晨起饮水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进行晨练的人群可在运动前30分钟分次饮水,每次100毫升左右,既保证水分供给又防止运动中胃部不适。夜间频尿者睡前2小时应限水,但晨起后仍需及时补水以维持昼夜水平衡。
建议选择白开水作为晨起第一杯水,避免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长期坚持空腹饮水习惯可改善皮肤状态、调节消化功能,但需注意饮水速度不宜过快。若出现饮水后腹胀、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胃肠或代谢性疾病。日常可搭配柠檬片、薄荷叶等天然食材增加饮水趣味性,但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谨慎添加调味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