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肿块型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抗生素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导管阻塞、免疫异常、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早期局部硬块可采用40℃热毛巾外敷,配合轻柔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每日重复进行3次,每次10分钟。
2、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需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常伴随红肿热痛症状。
3、穿刺引流:形成脓肿时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可能与导管扩张分泌物淤积有关,通常表现为波动性肿块伴发热。
4、手术切除: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灶需行区段切除术,可能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相关,病理检查可见导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期间应避免挤压肿块,选择无钢圈透气文胸,每日记录肿块大小变化,若出现皮肤破溃需及时就医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