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洗、针灸及饮食调理等方式治疗,通常由湿热下注、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及外感邪毒等原因引起。
1、中药内服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盛型适用参苓白术散,肝肾阴虚型常用知柏地黄丸,需由中医师辨证开方。
2、中药外洗苦参、黄柏、蛇床子等煎汤熏洗会阴部,具有清热燥湿功效。外用药材需煮沸消毒后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针灸疗法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针灸,配合艾灸足三里可健脾祛湿。治疗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孕妇及经期女性慎用。
4、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等健脾食材。治疗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性生活。
中医治疗需坚持2-3个月经周期,建议配合西医检查明确病原体,急性感染期仍需联合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