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耐药通常由不规范用药、治疗中断、基因突变、合并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用药方案、联合治疗、加强监测、营养支持等方式干预。
1、不规范用药未按剂量或疗程服用抗结核药物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未被彻底杀灭,残留菌株易产生耐药性。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标准化疗方案,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2、治疗中断患者自行停药或漏服药物使血药浓度不稳定,促使细菌适应性变异。建议采用直接面视下服药管理,必要时使用乙胺丁醇、链霉素等二线药物替代治疗。
3、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或rpoB基因突变会导致对异烟肼、利福平的原发耐药。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如莫西沙星、环丝氨酸等。
4、合并基础疾病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会削弱免疫功能,降低抗结核药物疗效。需控制原发病同时采用个体化方案,可选用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等新型抗结核药。
肺结核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与传染源接触,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痰培养监测耐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