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足坏疽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等因素有关。
1、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害周围神经,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微小创伤。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血糖监测与控制。
2、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足部供血不足易引发组织坏死。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需控制血脂血压,严重时采用血管重建手术。
3、感染风险增加: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繁殖,足部破溃后易继发严重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同时加强创面清创处理。
4、伤口愈合延迟:糖尿病影响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局部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配合负压引流等辅助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烫伤或外伤,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