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者饮食需注意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香蕉等。腹泻可能与感染、食物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建议少量多餐并补充电解质。
1、低渣饮食急性腹泻期间应选择低膳食纤维食物,减少肠道刺激。推荐食用精制米面制品如白粥、软面条,以及去皮去籽的南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这类食物可减轻肠道蠕动负担,避免粗纤维加剧腹泻症状。烹饪时需彻底煮烂,禁用油炸或煎炒方式。
2、补充电解质频繁水样便易导致钠钾流失,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糖盐水。每500毫升温开水添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分次少量饮用。市售补液盐如口服补液盐散Ⅲ更符合生理渗透压,能有效预防脱水。避免直接饮用高糖饮料或纯水加重电解质紊乱。
3、限制乳制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在腹泻期常见,暂时回避鲜奶、冰淇淋等含乳糖食品。可选用无乳糖配方奶或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其中乳酸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若伴随腹胀症状,需完全停止乳制品摄入直至症状缓解后逐步尝试。
4、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调料、酒精、咖啡因等会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症状。生冷食物如刺身、凉拌菜可能含致病微生物,急性期应严格忌口。高脂食物如肥肉、坚果消化缓慢,可能诱发脂肪泻。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禁用烧烤、腌制等加工方法。
5、逐步恢复饮食症状缓解后先从低纤维淀粉类食物开始,每2-3天增加一种新食物。优先尝试苹果泥、蒸蛋羹等低敏食物,观察排便反应再逐步引入瘦肉、低纤维蔬菜。恢复期持续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腹泻期间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脱水程度。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超过48小时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肠炎等病因。恢复期避免突然摄入高纤维食物,建议维持2周过渡饮食后再恢复正常膳食结构。注意餐具消毒与食物保鲜,预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