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一般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根据肝功能、病毒复制情况等综合评估。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癌复发风险,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肝癌患者若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是重要辅助手段。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对丙肝病毒有高治愈率。治疗前需评估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患者通常耐受性较好,B级患者需谨慎调整剂量,C级患者可能不适用。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功能及甲胎蛋白水平,及时识别药物不良反应如肾功能损伤、乳酸酸中毒等。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存在抗病毒治疗禁忌证。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如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时需暂停抗病毒药物。合并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患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利巴韦林等可能加重骨髓抑制的药物。对核苷类似物过敏或既往出现耐药突变者需更换治疗方案。门静脉高压显著或血小板严重减少患者,抗病毒治疗需与介入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协调。
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需个体化制定方案,建议在感染科与肝胆外科多学科协作下进行。治疗期间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每3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复查,若出现乏力加重、黄疸或腹水增多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