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维生素可能有助于缓解寒冷感,但无法直接抵抗寒冷。寒冷适应能力主要受基础代谢率、血液循环、皮下脂肪厚度等因素影响,维生素D、维生素B12、维生素C、铁元素等营养素可能间接改善体温调节功能。
1、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能影响肌肉功能和钙代谢,导致畏寒。可通过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3改善,临床常用胆维丁乳、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等药物,需检测血清水平后遵医嘱使用。
2、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参与红细胞生成,缺乏可能导致贫血性畏寒。动物肝脏、鱼类富含B12,药物可选择甲钴胺、腺苷钴胺、羟钴胺等,长期素食者需重点监测。
3、维生素C维生素C能促进铁吸收,改善末梢循环。柑橘类水果和新鲜蔬菜是主要来源,药物剂型包括维生素C片、泡腾片、注射液,过量补充可能引起腹泻。
4、铁元素缺铁性贫血会降低产热能力,表现为手脚冰凉。红肉和动物血含血红素铁,药物可选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补铁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
寒冷环境下建议加强高蛋白饮食和适度运动促进产热,合并持续畏寒或乏力症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