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感染可表现为局部炎症、发热、脓性分泌物、器官功能障碍等,常见于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感染,症状严重程度与感染部位及菌种毒力相关。
1、局部炎症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如伤口感染或肺部感染时胸痛,可能与细菌侵袭组织有关,需进行细菌培养后使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2、发热寒战细菌释放内毒素导致体温调节异常,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3、脓性分泌物呼吸道感染可见黄绿色痰液,伤口感染伴恶臭脓液,与细菌分泌蛋白水解酶有关,需清创引流并联合使用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等抗菌药物。
4、器官衰竭重症感染可导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细菌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需ICU监护并静脉输注碳青霉烯类或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免疫力低下人群接触污染水源或医疗器械后易感染,建议高危人群避免创伤后暴露于潮湿环境,出现持续发热或创面异常渗出应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