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斑块破裂、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炎症反应等。
1、斑块破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于血液,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治疗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
2、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促进血小板黏附。基础疾病控制是关键,可配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
3、血液高凝状态遗传性凝血异常或获得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可增加血栓风险。需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
4、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浸润引发的局部炎症会加速斑块不稳定,C反应蛋白升高者需强化降脂治疗。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注射液。
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