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通常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但不一定意味着骨头完全断开。骨折的类型主要有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不完全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
骨折是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和形态可分为多种类型。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完整,没有伤口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则伴有皮肤破损,骨折端可能暴露于外界,感染风险较高。不完全骨折表现为骨皮质部分断裂,如儿童常见的青枝骨折。粉碎性骨折指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压缩性骨折常见于脊柱,因垂直压力导致椎体变形。
部分骨折可能仅表现为骨裂或骨膜损伤,如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由重复微小损伤累积引起。病理性骨折则因骨质疏松、肿瘤等疾病导致骨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后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骨折的主要手段,X线片可显示大多数骨折,CT和MRI对复杂骨折评估更有优势。
骨折后应及时就医,根据类型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需加强营养摄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愈合。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老年人需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