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是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炎症和糜烂。常见原因包括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酗酒、压力过大以及饮食不当等。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1、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酸直接侵蚀胃壁,引发糜烂性胃炎。长期使用这类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胃部健康,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药物或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和糜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包括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
3、酗酒和饮食不当
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壁。长期酗酒或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部负担。建议减少酒精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蔬菜),并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
4、压力过大
长期精神压力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能力,从而诱发糜烂性胃炎。缓解压力可通过规律运动(如瑜伽、散步)、冥想或心理咨询等方式实现。
5、其他因素
外伤、胃部手术或某些疾病(如
肝硬化、肾功能不全)也可能间接导致糜烂性胃炎。针对这些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采取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措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