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呕吐发烧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变化,若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1、胃肠型感冒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常见呕吐后出现低热。孩子可能伴有鼻塞、食欲下降,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保持少量多次饮水,可服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
2、急性胃肠炎进食不洁食物引发胃肠道炎症,呕吐频繁且多伴随腹痛腹泻。发热通常为中等程度,大便可能呈水样。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喂养,准备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注意观察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
3、轮状病毒感染秋冬季高发的病毒性肠炎,特征为喷射状呕吐和蛋花汤样便。发热症状多在发病初期出现。建议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发病期间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需警惕重度脱水导致抽搐。
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呕吐物可能含有黏液脓血。高热可达39摄氏度以上,伴随里急后重感。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家长处理呕吐物时需做好消毒隔离。
5、脑膜炎颅内感染导致的喷射性呕吐伴持续高热,孩子可能出现颈项强直、意识模糊。此为危急重症需立即送医,通过腰椎穿刺明确病原体。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延误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护理期间保持环境通风,呕吐后清水漱口避免口腔黏膜损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恢复期从米汤、稀粥开始逐步过渡饮食,避免油腻甜食。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或出现血便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培养孩子饭前洗手习惯,定期消毒玩具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