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两种类型,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典型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尿液浑浊或血尿,严重时可伴随发热腰痛。
1、细菌感染泌尿系统逆行感染是最主要诱因,大肠埃希菌占致病菌的多数。细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至膀胱,破坏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病,性活动后、经期卫生不良等情况会增加感染概率。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冲刷尿道是有效预防手段。
2、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或肿瘤导致的排尿不畅,会使尿液滞留成为细菌培养基。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也易出现医源性感染。解除梗阻因素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必要时需进行超声碎石或手术治疗原发病。
3、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及绝经后女性,因局部抵抗力减弱易发生感染。控制基础疾病、补充雌激素可改善泌尿系统防御功能。过度疲劳或受凉也可能诱发暂时性免疫力降低。
4、解剖异常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等结构异常,会导致细菌清除障碍。儿童反复尿路感染需排查是否存在解剖缺陷,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或造影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要手术矫正。
5、药物刺激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化学性膀胱炎,表现为出血性膀胱损伤。长期使用含香精的洗液或避孕套也可能改变尿道微环境。建议选择无刺激的护理产品,化疗期间配合使用美司钠保护膀胱黏膜。
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建议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避免摄入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女性排便后擦拭应从前向后,性交后及时排尿可减少细菌定植。反复发作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病因,必要时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长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