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需要接种的疫苗主要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这些疫苗可预防结核病、乙型肝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疾病,建议家长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宝宝接种。
一、卡介苗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肺部、淋巴结等多个器官。接种卡介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化脓等反应,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卡介苗接种后2-3个月可形成疤痕,这是正常免疫反应的表现。
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生儿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型肝炎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疫苗需接种三针,分别在出生时、1月龄和6月龄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注射部位疼痛,通常1-2天内自行缓解。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小儿麻痹症,目前主要使用灭活疫苗。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可导致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该疫苗需在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一剂。接种后极少出现过敏反应,家长需观察宝宝接种后有无异常表现。
四、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白喉和破伤风分别由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梭菌引起。该疫苗需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接种,6岁时还需加强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等反应。
五、麻疹疫苗麻疹疫苗用于预防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疫苗通常在8月龄接种第一针,18-24月龄接种第二针。麻疹可并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接种后5-12天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或皮疹,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且能自行消退。
除上述疫苗外,根据地区和流行病学情况,宝宝可能还需接种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水痘疫苗等。家长应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按时带宝宝到正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接种前应告知医生宝宝的健康状况,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日常应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