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小腹疼痛可能由痛经、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引起。
1、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痉挛有关,表现为月经期下腹坠胀或绞痛。可通过热敷、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严重者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2、盆腔炎:
多由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常伴有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炎症可能累及输卵管、卵巢等器官,急性发作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3、卵巢囊肿:
生理性黄体囊肿多在月经后半周期出现,病理性囊肿如畸胎瘤可能扭转破裂引发剧痛。超声检查可明确性质,直径超过5厘米或发生扭转需腹腔镜手术切除。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盆腔器官,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经期疼痛和不孕。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药物治疗选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重症需手术清除病灶。
5、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常见尿频尿急症状,肾盂肾炎可伴腰肋部叩击痛。需进行尿常规和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
建议记录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避免过度劳累和生冷饮食。急性剧烈疼痛或伴随发热、呕吐需立即就医,常规妇科检查推荐每年一次,经阴道超声能早期发现盆腔病变。保持会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