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隐痛或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常在进食油腻食物或饮酒后加重。疼痛特点主要有夜间痛醒、体位改变缓解、伴随体重下降、脂肪泻、血糖波动。
1、夜间痛醒约半数患者出现夜间睡眠中痛醒,与平卧位时胰液引流不畅相关。这种疼痛常需坐起或前倾体位缓解,可能因胰腺导管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典型表现为凌晨1-3点发作,与人体昼夜节律中胰腺分泌高峰时段吻合。
2、体位改变缓解弯腰抱膝位或侧卧蜷缩体位可使60%患者疼痛减轻,该体位能减少腹腔神经丛张力。部分患者采用胸膝位时疼痛明显缓解,这与胰腺解剖位置受压改变有关。但长期维持异常体位可能加速脊柱退变。
3、伴随体重下降80%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与疼痛导致的摄食恐惧、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双重因素相关。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导致粪便中出现未消化脂滴,典型表现为恶臭油腻便,每日排便3-10次不等。长期营养不良可引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4、脂肪泻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90%以上时出现脂肪泻,粪便中脂肪含量超过7克/24小时。这种腹泻具有特征性表现:粪便漂浮水面、便池难以冲净、肛门油渍残留。严重者可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和夜盲症。
5、血糖波动胰岛细胞进行性破坏导致约30%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疼痛发作时常伴应激性血糖升高,而慢性营养不良又可引发低血糖反应。这种血糖剧烈波动加速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需密切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20-40克。建议分5-6次少量进食,优先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可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但需注意肠溶制剂不可嚼碎服用。定期进行腹部CT或超声内镜检查评估胰腺形态变化,血糖异常者需内分泌科协同管理。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假性囊肿、胰管梗阻等并发症,必要时考虑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