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者的唾液、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高度传染性。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以及接种疫苗。
1、传染源的具体表现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者的体液和分泌物。感染者的唾液、鼻涕、粪便以及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儿童在玩耍时可能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或门把手,从而感染病毒。呼吸道飞沫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2、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呼吸道传播则是通过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3、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家长和教师应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回家后。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定期对儿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如玩具、桌椅等。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尤其是针对EV71型病毒的疫苗,可以显著降低重症风险。
4、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通常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儿在7-10天内可自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退烧、止痛和保持皮肤清洁。对于发热患儿,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口腔疱疹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涂抹口腔溃疡药物缓解疼痛。皮肤疱疹应避免抓挠,保持干燥清洁。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强,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