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霉菌性阴道炎患病率较高,但并非达到90%的普遍程度。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下降、抗生素滥用、妊娠期激素变化、糖尿病控制不佳及局部卫生习惯不良。
1、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时,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内环境失衡,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需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
2、抗生素滥用: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抑制乳酸杆菌生长,导致霉菌大量增殖。使用抗生素期间可配合阴道益生菌制剂,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以上。
3、妊娠期变化:
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增加,为霉菌生长提供营养。孕妇出现外阴瘙痒、豆渣样分泌物时应及时就医,避免使用栓剂类抗真菌药物。
4、糖尿病影响:
血糖控制不佳者阴道分泌物含糖量增高,易继发霉菌感染。需严格监测血糖,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清洁外阴。
5、卫生习惯不良:
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穿化纤内裤或过度冲洗阴道都会破坏微环境。建议每日清水清洗外阴,性交前后注意清洁,避免使用公共浴池。
日常可适量摄入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穿纯棉透气内裤并单独手洗晾晒。月经期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闷热潮湿。游泳后及时冲洗外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若反复发作每年超过4次,需排查潜在疾病并进行规范化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