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冲任不调证五种类型。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皮疹形态、发作规律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分型,不同证型对应不同治则和方药。
1、风寒束表证表现为风团色白,遇冷加重,得暖减轻,伴畏寒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多因卫阳不足,风寒外袭所致。治疗宜疏风散寒,常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患者需注意保暖避风,冬季减少户外活动。此证型常见于寒冷季节或空调环境诱发者。
2、风热犯表证特征为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可伴发热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多因风热之邪郁于肌表。治当疏风清热,选用消风散或银翘散加减。饮食需忌辛辣燥热之物,保持皮肤清洁。此证多见于春夏季节或热性体质患者。
3、胃肠湿热证见风团色红伴脘腹胀痛,大便黏滞,口苦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所致。治疗需清热化湿,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须严格忌口肥甘厚味,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常见于暴饮暴食或酗酒诱发者。
4、血虚风燥证表现为风团色淡,反复发作,皮肤干燥脱屑,夜间痒甚。舌淡少津,脉细弦。多因久病耗血或失血致血虚生风。治宜养血祛风,选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平时可食用红枣、黑芝麻等补血食物,避免过度洗浴。多见于慢性荨麻疹或产后患者。
5、冲任不调证特征为风团发作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伴月经失调。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所致。治疗需调补肝肾,方用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减。需保持情绪稳定,经期避免劳累。此证型特发于女性患者。
荨麻疹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注意记录发作诱因,避免搔抓皮肤。饮食宜清淡,忌食海鲜、蛋奶等易致敏食物。保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增强卫外功能。急性发作期可用薄荷、荆芥等中药煎汤外洗止痒。慢性患者可配合艾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调理体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至少3个月的系统调理,避免自行滥用清热凉血类药物损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