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子中毒的轻度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轻度幻觉等。食用有毒菌类后,毒素可能刺激胃肠黏膜或影响神经系统,需根据具体毒蘑菇种类判断症状表现。
1、恶心呕吐胃肠型中毒常见于鹅膏菌属等毒蘑菇,毒素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干呕或呕吐胃内容物,伴随上腹部烧灼感。此时可饮用温盐水帮助稀释毒素,若6小时内未缓解需就医。临床常用蒙脱石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2、腹痛腹泻毒蝇伞等菌类含有的蕈毒碱会引发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和水样便,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建议暂时禁食并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严重时需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或使用诺氟沙星胶囊控制肠道感染。
3、头晕乏力丝盖伞属毒素可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血压下降、出冷汗等类似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平卧保持头低位,监测心率变化。此类症状可能进展为昏迷,需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维持循环稳定。
4、视物模糊裸盖菇素等神经毒素会暂时影响视觉传导,表现为视物变形、色觉异常或复视。通常伴有瞳孔散大,需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收缩瞳孔。这类症状具有自限性,但需排除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5、轻度幻觉某些致幻型蘑菇如古巴光盖伞含裸盖菇素,可能引发时空感知障碍或情绪亢奋。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抽搐。必要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镇静,幻觉多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
出现菌子中毒症状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蘑菇,保留食物样本供鉴定。轻度症状也需密切观察72小时,警惕迟发性肝肾功能损伤。恢复期饮食宜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加重胃肠负担。野外采食菌类存在较高风险,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人工培育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