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多动症(ADHD)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和抗抑郁药三类,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改善注意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同时结合行为疗法和家庭干预。
1、中枢神经兴奋剂
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来改善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
- 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如利他林(Ritalin)、专注达(Concerta),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能有效提高注意力和控制冲动行为。
- 苯丙胺(Amphetamine):如阿得拉(Adderall)、维万斯(Vyvanse),作用机制与哌甲酯类似,但作用时间更长。
2、非中枢神经兴奋剂
对于无法耐受中枢神经兴奋剂或效果不佳的患儿,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另一种选择。常见药物包括:
- 托莫西汀(Atomoxetine):如择思达(Strattera),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发挥作用,适合有焦虑或药物滥用风险的患儿。
- 胍法辛(Guanfacine)和可乐定(Clonidine):这两种药物主要用于改善多动和冲动行为,尤其适合伴有睡眠问题的患儿。
3、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通常作为辅助治疗,适用于伴有情绪障碍的患儿。常见药物包括:
- 安非他酮(Bupropion):通过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注意力和情绪。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如丙咪嗪(Imipramine),适用于对其他药物反应不佳的患儿。
4、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与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相结合。行为疗法包括认知行为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帮助患儿改善自我控制能力。家庭干预则通过调整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减少患儿的压力源。
5、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常见副作用包括食欲下降、失眠、头痛等,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药物治疗仅是其中一部分。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结合行为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