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通常会导致大脚趾关节突发剧烈疼痛,也可能累及足背、踝关节或其它脚趾。痛风急性发作时疼痛部位主要有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足中部、小脚趾关节等,其中大脚趾受累概率最高。
1、大脚趾疼痛约七成痛风首次发作发生在大脚趾根部关节,医学上称为第一跖趾关节。此处位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尿酸结晶易沉积。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刀割样剧痛,关节红肿发热,触碰时疼痛加剧,症状可持续3-10天。急性期建议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缓解肿胀。
2、足背疼痛足背跗骨间关节也是常见发作部位,多见于长期未规范治疗的患者。疼痛可辐射至整个足弓,行走时负重困难。此处发作可能伴随足背皮肤紧绷发亮,需与蜂窝组织炎鉴别。发作期间应选择宽松软底鞋,减少足部压力。
3、小脚趾疼痛第五跖趾关节受累时表现为小脚趾根部红肿,常见于穿窄头鞋诱发的情况。此处发作易被误诊为拇囊炎或外伤,需通过血尿酸检测确诊。急性期可用支架固定小脚趾,避免与被褥摩擦加重疼痛。
4、多关节交替疼痛慢性痛风患者可能出现多个脚趾关节轮流发作,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痛风石会导致关节畸形。这种情况提示疾病已进入间歇期,需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日常需监测脚趾关节活动度,发现僵硬感应及时就医。
5、踝关节疼痛踝关节受累时肿胀可能蔓延至脚背,常被误认为扭伤。特点是疼痛与运动损伤不成正比,休息不能缓解。发作期间建议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睡眠时用枕头垫高脚踝促进血液回流。
痛风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的摄入。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避免关节受凉。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缓解期需坚持服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等降尿酸药物。若脚趾出现持续疼痛或关节变形,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